金屬粉體材料是金屬3D打印工藝的原材料,其粉體的基本性能對最終的成型的制品品質有著很大的關系。金屬3D打印對于粉體的要求主要在于化學成分、顆粒形狀、粒度及粒度分布、流動性、循環(huán)使用性等這幾個方面,具體要求見下文解析。
一、化學成分
原料的化學主要成分包括金屬元素和雜質成分,主要金屬元素常用的有Fe、Ti、Ni、Al、Cu、Co、Cr以及貴金屬Ag、Au等。雜質成分有還原鐵中的Si、Mn、C、S、P、O等,從原料和粉末生產中中混入的其他雜質等,粉體表面吸附的水及其他氣體等。
在成型過程,雜質可能會與基體發(fā)生反應,改變基體性質,給制件品質帶來負面的影響。夾雜物的存在也會使粉體熔化不均,易造成制件的內部缺陷。粉體含氧量較高時,金屬粉體不僅易氧化,形成氧化膜,還會導致球化現(xiàn)象,影響制件的致密度及品質。
因此,需要嚴格控制原料粉體的雜質及夾雜以保證制品的品質,所以,3D打印用金屬粉體需要采用純度較高的金屬粉體原料。
二、顆粒形狀、粉體粒度及粒度分布
1、形狀要求。常見的顆粒的形狀有球形、近球形、片狀、針狀及其他不規(guī)則形狀等。不規(guī)則的顆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積,有利于增加燒結驅動。但球形度高的粉體顆粒流動性好,送粉鋪粉均勻,有利于提升制件的致密度及均勻度。因此,3D打印用粉體顆粒一般要求是球形或者近球形。
2、粉體粒度及粒度分布。研究表明,粉體是通過直接吸收激光或電子束掃描時的能量而熔化燒結,粒子小則表面積大,直接吸收能量多,更易升溫,越有利于燒結。此外,粉體粒度小,粒子之間間隙小,松裝密度高,成形后零件致密度高,因此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強度和表面質量。但粉體粒度過小時,粉體易發(fā)生粘附團聚,導致粉體流動性下降,影響粉料運輸及鋪粉均勻。
所以細粉、粗粉應該以一定配比混合,選擇恰當?shù)牧6扰c粒度分布以達到預期的成形效果。
三、粉體的工藝性能要求
粉體的工藝性能主要包括松裝密度、振實密度、流動性和循環(huán)利用性能。
a、松裝密度是粉末自然堆積時的密度,振實密度是經過振動后的密度。球形度好、粒度分布寬的粉末松裝密度高,孔隙率低,成形后的零件致密度高成形質量好。
b、流動性。粉體的流動性直接影響鋪粉的均勻性或送粉的穩(wěn)定性。粉末流動性太差,易造成粉層厚度不均,掃描區(qū)域內的金屬熔化量不均,導致制件內部結構不均,影響成形質量;而高流動性的粉末易于流化,沉積均勻,粉末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3D打印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均勻致密化。
c、循環(huán)性能。3D打印過程結束后,留在粉床中未熔化的粉末通過篩分回收仍然可以繼續(xù)使用。但長時間的高溫環(huán)境下,粉床中的粉末會有一定的性能變化。需要搭配具體工藝選用回收率。
四、3D打印用金屬粉末的種類及應用領域
單一組分的金屬粉末在成形過程中出現(xiàn)明顯的球化和集聚現(xiàn)象,易造成燒結變形和密度疏松,因此,多組元金屬粉末或者預合金粉末被開發(fā)了出來。按基體的主要元素可為鐵基材料、鎳基合金、鈦與鈦合金、鈷鉻合金、鋁合金、銅合金以及貴金屬等。
1、鐵基材料。3D打印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材料,力學性能優(yōu)異,耐高溫和耐腐蝕,性價比高,適合打印尺寸較大的產品,多用于各種工程機械、零件及模具等。市面典型的材料有304和316奧氏體不銹鋼粉。
2、鎳基材料。這類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抗氧化和抗腐蝕性。在航空航天、船舶以及石油化工等領域應用較廣。
3、鈦及鈦合金。其突出特點是比強度高,抗腐蝕,生物相容性好。因此在航天航空、生物骨骼,牙齒種植方面有著廣泛應用。
4、鈷鉻合金。主要分為CoCrW和CoCrMo合金兩大類,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及抗腐蝕性能。常應用于在牙科修復體如牙冠固定橋、可摘除義齒等的個性化定制方面。
5、鋁合金。鋁合金是一種輕量化金屬,其熔點低、密度低,但機械強度稍弱,化學活性強,目前已有研究可以通過3d打印制備出高強度的鋁合金材料。這對于重視輕量化的的航空器和汽車零部件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6、銅及銅合金。銅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優(yōu)異的導電性及導熱性?捎糜诤娇蘸教、電子、機械零部件加工。
7、貴金屬。黃金和白銀等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光澤度十分美觀,可以通過3D打印加工個性化飾品,實現(xiàn)高精度高難度藝術品的設計和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