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2-10-26 16:42 編輯
2022年10月26日,南極熊獲悉,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UrFU)和分院的科學家們,正在采用3D打印技術開發(fā)一種由稀土合金制作的永磁體。如果該技術開發(fā)順利,將使人們獲得小規(guī)模生產任意形狀磁體的能力。
3.jpg (61.16 KB, 下載次數: 86)
下載附件
2022-10-26 15:13 上傳
△俄羅斯科學家采用3D打印技術開發(fā)微型永磁體樣件
該微型永磁鐵適用于微型起搏器和發(fā)電機等領域。此外,通過采用3D打印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材料浪費并縮短生產周期。該技術的研究結果已發(fā)表在《磁性與磁性材料》雜志上。
研發(fā)技術背景
永磁體是一種能夠長期保持其磁性的磁體。它可廣泛用于各種行業(yè)和設備,例如現代電動機、家用和計算機設備以及其它電器的制造。目前的問題是,傳統(tǒng)制造永磁體的工藝僅能制造出較大型產品,并且通常只有兩個磁極——南和北極。
從科學和技術的角度講,制造復雜而小型的磁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事實證明,采用3D打印技術,是最有希望制造出復雜形狀永磁體零件的方法之一。目前,烏拉爾科學家,已經設法確定了使用選擇性激光燒結和磁粉3D打印永磁體的最佳參數。
3D打印可以在幾乎所有生產階段改變磁鐵的內部特性。例如,改變化合物的化學成分、微晶的空間取向程度和晶體結構,以及影響矯頑力(抗退磁性)。
2.jpg (94.69 KB, 下載次數: 98)
下載附件
2022-10-26 15:13 上傳
△該團隊采用SLS 3D打印機燒結磁粉
已經成功打印出1毫米的永磁體
Dmitry Neznakhin解釋說:“制造小型磁體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傳統(tǒng)的方法只能通過將大磁鐵切割成碎片來制造,這種工藝還有一個問題,機械加工過程會浪費約一半的材料。此外,切割過程會在近表面層中造成大量缺陷,從而導致磁體性能大幅下降!
他繼續(xù)說道:“現在,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避免以上這種情況出現,并且可以制造配置更復雜的磁體,例如,具有一個北極和兩個南極,或同時具有五個南極和五個北極的磁體。這種配置對于起搏器來說非常有用,該裝置的電動馬達,通常需要通過顯微鏡對獨立的磁鐵進行組裝才能實現!
俄羅斯科學家已經成功地3D打印出薄約一毫米的永磁體,其特性與工業(yè)生產的磁體相似。使用的基體含有釤、鋯、鐵和鈦粉末。該化合物具有適合永磁體的特性,但傳統(tǒng)的制造方法剝奪了該化合物的大部分特性。因此,科學家們決定看看這些特性是否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得以保留。
Dmitry Neznakhin補充道:“當使用傳統(tǒng)方法基于這些化合物制造永磁體時,成品的性能與理論上預測的相差甚遠。我們發(fā)現,在燒結樣品時,添加由釤、銅和鈷合金制成的易熔粉末可以保留主磁粉的磁性。這種合金在低于主要合金變化特性的溫度下熔化,這就是最終材料保持其矯頑力和密度的原因。”
4.jpg (112.02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2022-10-26 15:13 上傳
該研究的下一步計劃
目前,該團隊正在建立硬磁性材料的微觀結構和磁性能的基本形成規(guī)律,并正在確定哪些磁性材料可以通過SLS工藝制造永磁體。這包括測試燒結方法,如何影響另一種已知的磁鐵基體的性能(一種釹、鐵和硼的合金)。
下一階段的工作將生產適合實際應用的大塊永磁體。同時,這項研究得到了俄羅斯科學基金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