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首席執(zhí)行官康裕建教授應邀TEDx合江亭演講活動,分享了《轉變以病為本的醫(yī)療產業(yè)為以人為本的健康產業(yè)》。相信大家對康裕建教授不陌生,在2016年藍光英諾康裕建教授完成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體內實驗,標志生物3D打印應用在醫(yī)學健康領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次演講,康教授分享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深入淺出地探討生物3D打印技術在與人們健康息息相關的生命科學問題。
2412b2c1e820806a1e5d3130a6654fd5.png (524.82 KB, 下載次數: 451)
下載附件
2017-8-18 10:31 上傳
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50年,全世界60歲以上人口的占比將翻倍,從11%增長至22%。預計在同一時期內,60歲及以上老人的絕對數量將從6.05億增長到20億。這意味著我們周圍每100個人中就有22位老人。衰老與疾病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再生醫(yī)學在發(fā)病早期就可以利用自體干細胞治療,調動機體的自主修復,防患于未然。醫(yī)藥產業(yè)和健康產業(yè)是截然不同的。醫(yī)藥產業(yè)是以病為本,標準化制藥的過程。而健康產業(yè)是以人為本,個性化的健康管理。
什么是“醫(yī)療產業(yè)”?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發(fā)現血管出現了粥樣硬化斑塊會怎么辦?去醫(yī)院檢查拍片,醫(yī)生會告訴你,斑塊很小,不影響正常生活,回去等到斑塊變大阻塞了血管再進行搭橋手術吧。這就是目前“以病為本”的醫(yī)療產業(yè)。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以人為本”,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不是在病床和藥物維持下度過余生,而是健康生活,擁抱每一天的陽光。這種從傳統(tǒng)“以病為本”醫(yī)療模式向“以人為本”的健康產業(yè)轉變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我們堅信這樣的發(fā)展趨勢,并且身體力行,不斷推動健康產業(yè)的發(fā)展。
43c3e4754f20085e00d7a4c7c817b9ae.png (342.31 KB, 下載次數: 444)
下載附件
2017-8-18 10:31 上傳
再生醫(yī)學怎么用來治病呢?
“再生”顧名思義,讓受損的組織器官恢復起來,重獲新生。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是“再生”的種子細胞。脂肪中分離出來的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已經證實可以用來修復。大家總是想甩掉的脂肪關鍵時候可以救命呢。
3D生物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血管,也可以打印出肝臟、腎臟等各種器官,用于移植。但這只是終末的治療手段。我們要做的是,在發(fā)病早期可以讓這些有活力的干細胞在體內發(fā)揮作用,調動自身的修復,這樣疾病就不會惡化到晚期。
2254832977913523dc98c9368e5da799.png (463.22 KB, 下載次數: 452)
下載附件
2017-8-18 10:31 上傳
干細胞修復受損器官不只是想象
我們已經做到啦!從恒河猴體內取5克脂肪,大概就是一小塊肥肉吧,再經過體外培養(yǎng)可獲得足夠數量的干細胞寶寶,制成有生命活力的“生物磚”,通過3D生物打印機可把“生物磚”堆疊,打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替換供體猴子的一段腹主動脈(體內常發(fā)生栓塞的一段血管)。
87caf688d90f431b956c8b2cca87ad2a_th.jpg (52.75 KB, 下載次數: 440)
下載附件
2017-8-18 14:33 上傳
術后1個月,植入的3D生物打印血管與猴自身腹主動脈融為一體,和正常血管的結構和功能一致,而且其他各項生理指標均未發(fā)現異常。恒河猴的血管移植已經成功,人類的應用還會遠么?
該技術是康教授團隊的創(chuàng)新理念,技術核心是在不對干細胞加任何修飾的前提下,保持干細胞的干性,通過調動體內自主再生能力,實現機體自主調節(jié)的組織再生和功能恢復。這是對目前在干細胞研究與應用過程中對干細胞進行人為誘導、分化等方向的根本性重大挑戰(zhàn)。
1bb644ae7a51243efecec7714bc9d7c5.jpg (38.99 KB, 下載次數: 420)
下載附件
2017-8-18 10:31 上傳
康裕建Y. James Kang
3D心血管打印科學家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再生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首席執(zhí)行官。
中國生物醫(yī)學3D打印理事會執(zhí)行主席。
康教授自2009年回國以來致力于組建再生醫(yī)學研究團隊,打造四川大學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創(chuàng)造了干細胞在再生醫(yī)學應用領域的新技術,尤其以干細胞與3D生物打印結合促進血管再生為標志的再生醫(yī)學技術引起全球的關注。
連續(xù)三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
來源:SEBM亞太辦公室 |
上一篇:eSUN易生攜手美國RESA,3D打印矯形鞋墊落地中國下一篇:能切割會流血的3D打印硅膠器官模型,絕對的醫(yī)用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