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7年,生物3D打印產業(yè)在技術開發(fā)、材料研制、設備生產等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主流業(yè)務進一步多樣化,在以往醫(yī)療模型制作的基礎上,增加了仿生實驗材料、人體植入物等新內容。這些進步一方面減少了實驗動物的使用,幫助相關科研活動避免了不必要的倫理與道德糾紛,另一方面也為人造活性器官的制作提供了更多技術支持。讓我們在此重溫去年生物3D打印產業(yè)的熱點要聞,因為它們關乎未來,關乎你我他的生命健康。
122841oiffntm8mjtt8lll.png (306.45 KB, 下載次數: 69)
下載附件
2018-1-19 10:16 上傳
【材料】向體內進軍,追求環(huán)保與高效
2017年4月,西班牙研究人員用榨汁剩下的蘋果渣研制出一種生物3D打印材料,可用于再生骨頭與軟骨組織。這種材料的優(yōu)勢在于不僅環(huán)保,而且頗具市場競爭力。蘋果渣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劑是重要保健品,果膠則具有極高的生物相容性,在處理皮膚傷口和制作抗腫瘤藥物方面大有可為。提取掉抗氧化劑和果膠后剩余的蘋果渣仍可被做成生長不同類型的細胞所需的支撐結構。
同在4月,瑞士生物醫(yī)藥公司regenHU與英國合成生物材料生產商PeptiGelDesign Technologies共同推出一系列用于生物3D打印的細胞外基質生物墨水,也被稱為合成水凝膠,在組織工程和3D細胞生物學方面有重要應用。研發(fā)者表示,這些新產品有望填補生物3D打印墨水在體內應用方面的空白。此外,該墨水還具有可針對特定應用進行定制的獨特優(yōu)勢。
10月,美國著名3D打印公司Formlabs發(fā)布了一種面向牙科行業(yè)的新型3D打印材料,據說是第一款可以長期使用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樹脂,能用于3D打印正畸應用和設備。Formlabs稱該材料可實現最快的打印速度,適用于打印夾板、牙齒固位體等正畸裝置,用戶可在五十分鐘內完成單個裝置的制作。
122841ula4a10qfg4l4fcf.png (317.3 KB, 下載次數: 67)
下載附件
2018-1-19 10:16 上傳
【設備】3D打印筆不容小覷,“四軸”成為新亮點
5月,澳大利亞墨爾本圣文森特醫(yī)院的研究人員成功完成對其生物3D打印筆的測試。以干細胞水凝膠墨水為材料,這種生物3D打印筆可幫助醫(yī)生將活細胞輕松打印到受傷的肌肉、骨骼、肌腱等組織上。此次測試中,這支筆順利修復了一只羊受傷的膝蓋。下一步,研究人員將致力于用該設備修復治療難度更高的軟骨損傷。
8月,來自阿根廷的科研團隊開發(fā)出一款含有四個軸的生物3D打印系統(tǒng),能夠制作復雜的圓柱形、管狀和螺旋網狀結構。據研究人員介紹,通過制作這些精密復雜的網狀結構,這種四軸增材制造設備有助于改善細胞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支架上的生長情況。
10月,美國國際干細胞公司公布了一種生物3D打印新技術,能夠顯著提高生物3D打印肝組織的質量與功能。該技術的具體實施工具是一款專用于打印肝祖細胞的3D生物打印機,可以將細胞制成肝樣結構,潛在應用包括受損肝臟的植入物、藥物篩選等。這套技術未來或為國際干細胞公司開辟價值數十億的市場。
122842kh37uxveb2bbbb3l.png (426.11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18-1-19 10:16 上傳
【技術】聚焦血管組織開發(fā),癌癥研究亦受重視
3月,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用3D生物打印設備制作出功能性血管網絡,并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據開發(fā)者介紹,這項研究將加速人工器官和再生療法的誕生。目前,這種3D打印血管網絡可與機體自身的網絡結合在一起運輸血液,因而可在幾秒鐘之內制造出模擬生物組織的3D打印微結構。此外,該網絡還被用于創(chuàng)建肝組織和可在血液中輸送藥物的3D打印微型魚。
4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制出一種生物3D打印補丁,有助于愈合因心臟病而遭到損傷的心臟組織。研究人員的具體操作是,借助3D打印將人類心臟干細胞整合到一個基質上,從而創(chuàng)造出可同步生長并跳動的心臟組織補丁。目前,該補丁已在一只心臟病發(fā)作的老鼠身上植入成功。
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展了一個名為“磁性3D細胞培養(yǎng)”的研究項目。該項目使用生物3D打印技術在國際空間站里培養(yǎng)結構更加真實的癌細胞,助力癌癥療法研究。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環(huán)境,癌細胞有望被培養(yǎng)成更接近人體內癌細胞的復雜近球形結構,而非地球實驗室中的層狀結構。
7月,美國萊斯大學和貝勒醫(yī)學院展開合作,結合人類內皮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來制作3D打印功能性毛細血管,成品可在一個系統(tǒng)中輸送血液,此成果大力推動了血管化組織制造的研究進程。尤為引人矚目的是,該團隊已經可以用從任意患者身上采集的細胞來制作毛細血管,這或許有助于降低人體對植入物產生排異反應的風險。
8月,智利、意大利、沙特阿拉伯、韓國與美國的研究人員聯(lián)手研發(fā)出一個生物3D打印血管化肝組織,其材料是一種特殊的“犧牲性”生物墨水。這種肝組織的主要用途是藥物毒性測試。研發(fā)者表示,該技術也可于打印其他類型的細胞,為個性化藥物篩選帶來新希望。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更復雜的藥物測試系統(tǒng)有望被開發(fā)出來。
同在8月,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和癌癥研究小組Mackenzie開發(fā)出一種乳腺癌癌細胞3D打印結構,有助于研究乳腺癌新療法。3D打印出來的癌細胞結構較之于一般實驗室培養(yǎng)板上培育的2D結構更為真實,對化療藥物的反應也大不相同,這有利于研制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新型藥物。
094257jcerhbuuqeceqc5c.png (320.15 KB, 下載次數: 67)
下載附件
2018-1-19 10:16 上傳
【特別關注】英國首現“生物醫(yī)學3D技師”一職
7月,英國莫里斯頓醫(yī)院出現了“生物醫(yī)學3D技師”一職,主要工作內容是設計和制作3D打印手術模型、植入物以及導板。此舉在英國是開創(chuàng)性的。在莫里斯頓醫(yī)院擔任該職位的是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一名面部法醫(yī)藝術系的碩士畢業(yè)生,精通數字3D設計技術的她成為了英國首位生物醫(yī)學3D技師。
超越了醫(yī)療模型制作的基礎層面后,生物3D打印技術在2017年迅速走向實際應用,可用于人體植入物的打印材料不斷涌現,可生產活性植入物的打印設備成為業(yè)界關注的焦點。而技術突破之所以頻頻發(fā)生在人造血管領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血管組織對保持植入物的長久活性具有重要意義。英國開設的“生物醫(yī)學3D技師”一職,已經揭示出生物3D打印技術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商業(yè)化后的藍圖一角。
來源: 智能制造網
|
上一篇:首個國家級3D打印人才證書推出下一篇:EIT 3D打印脊椎融合器獲FDA批準,可治多種脊椎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