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5-4-3 11:31 編輯
2025年4月3日,南極熊獲悉,美國太空技術公司Blue Origin與奧本大學的材料特性和建模領導者NCAME建立了合作關系。此次合作的重點是改善銅在3D打印中的使用。
微信圖片編輯_20250403105008.jpg (112.31 KB, 下載次數(shù): 13)
下載附件
2025-4-3 10:50 上傳
△EOS M290直接金屬激光燒結系統(tǒng)
作為合作的一部分,Blue Origin向NCAME捐贈了兩臺EOS M290金屬3D打印機,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增材制造領域的技術合作。EOS M290系統(tǒng)將為研究人員提供創(chuàng)新的平臺,幫助優(yōu)化銅的3D打印工藝,提升銅材在復雜結構制造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
NCAME主任、Philpott-WestPoint Stevens機械工程杰出教授Nima Shamsaei表示:“此次Blue Origin的捐贈為我們提供了先進的設備支持,幫助我們解決銅在增材制造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這項合作將加速我們在3D打印材料研究領域的進展,并為制造行業(yè)帶來新的突破!
微信圖片編輯_20250403105015.jpg (168.94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2025-4-3 10:50 上傳
△使用綠色激光打印在銅上的部件樣本
克服銅3D打印的挑戰(zhàn)
銅的材料特性為增材制造帶來了重大挑戰(zhàn)。由于銅具有高反射率,大部分激光能量會被偏轉,導致傳統(tǒng)的基于激光的3D打印系統(tǒng)難以有效地熔化和粘合粉末。此外,銅的高導熱性使得散熱速度過快,這進一步復雜化了加工過程。一旦銅被熔化,它會吸收更多的能量,這可能會導致熔池行為不穩(wěn)定,并增加最終部件出現(xiàn)缺陷的風險。
據NCAME研究科學家Jonathan Pegues指出,通常需要專門的激光系統(tǒng)才能有效地加工銅。然而,某些合金(例如GRCop-42)已經成功使用標準紅外(IRF)激光器(如EOS M290中的激光器)進行打印,這為增材制造應用提供了一個更易于獲取的解決方案。Shamsaei解釋道:“我們已經配備了兩臺EOS M290設備,但新設備將有助于加速支持Blue Origin對這種合金要求所需的應用研究!
微信圖片編輯_20250403104918.jpg (275.48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2025-4-3 10:50 上傳
△Blue Origin通過3D打印技術推動NASA的太空探索技術
銅3D打印的開發(fā)進展
在TCT Asia 2025展會上,中國金屬3D打印機制造商Eplus3D易加三維展示了采用紅色激光技術3D打印純銅和銅合金的能力,克服了銅高反射率和高熱導率帶來的技術難題。這項技術進步預計將惠及航空航天、汽車和電子等行業(yè),提供穩(wěn)定、高性能且長期可靠的銅零件,而無需對現(xiàn)有硬件進行大規(guī)模修改。
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太空應用對3D打印GRCop-42銅合金日益增長的需求,尼康SLM解決方案為NASA開發(fā)了新的材料參數(shù)集。這些預配置的參數(shù)提升了粉末的可用性,并優(yōu)化了選擇性激光熔化(SLM)3D打印機的性能。設計上,這些參數(shù)旨在適應可擴展性,特別是為大型3D打印機(如NXG XII 600)量身定制,以實現(xiàn)高達99.97%的密度,并確保構建區(qū)域中單激光和多激光重疊區(qū)域的性能一致性。
總體而言,銅的3D打印技術由于能夠提供更高的幾何靈活性、減少材料浪費以及為小批量生產降低成本,在增材制造領域迅速獲得了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