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88.32 KB, 下載次數(shù): 5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高端演講】上海大學教授胡慶夕:生物3D打印綜合成形工藝與裝備
2014-6-28 19:43 上傳
【導讀】 在6月下旬,世界3d打印大會在青島舉行。南極熊3D打印網(wǎng)也到了現(xiàn)場進行了大量的報道,詳情請看南極熊報道 http://www.dddyin.com/forum-103-1.html 。南極熊作為一個3d打印的專業(yè)媒體平臺,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3D打印行業(yè)的發(fā)展。希望下面的一些內容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張人佶:下一個報告人是胡慶夕,上海大學教授。
胡慶夕:我是來自上海大學的胡慶夕,我們團隊主要是做有關生物3D打印裝備方面的研究。我報告的題目是《生物3D打印綜合成形工藝與裝備》。
我從四個方面,首先把我們單位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是從2001年開始圍繞過去叫快速成形、快速模具,從那個時候開始這項工作。我們在3D打印方面應用了14年,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也研究了14年。我們?yōu)槠髽I(yè)服務數(shù)十萬件,用3D打印。我們的裝備,3D打印以及快速模具方面的裝備有13臺,包括一些我們工業(yè)用的軟件,以及醫(yī)學的軟件。
上面那個是一個應用的,我們的裝備。在這個方面,現(xiàn)在顯示的是我們在生物制造研究方面的。因為我們主要是做裝備,包括后面要做實驗,所以有生物的,以及輔助裝備和自動化裝備,以及細胞房和無菌打印室,驗證我們的裝備。我們這么多年來和上海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大第九人民醫(yī)院、瑞金醫(yī)院、新華醫(yī)院、中山醫(yī)院、同濟大學十院合作。下面這個是我們的題外話,這是我們做的真空注型方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快速成形,或者叫3D打印,但是丟了一個快速模具。因為我們說做小批量都需要快速成形做一個樣件,然后后面做小批量制作,那就是快速模具。我們在展位上很多人都問這個,搞不清楚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研發(fā)的,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接下來把背景和意義介紹一下。剛才馬教授也講了,我們知道美國《時代》周刊把3D打印這個產業(yè)列入了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產業(yè),而且我們習總書記在前一兩周兩院院士的報告上也點到了機器人、3D打印和人工智能制造技術。國家領導人點到了,那看來這個事會更熱了。隨著3D打印的發(fā)展,我們知道,3D打印開始進入了醫(yī)學界。剛開始我們做模型,做一些模型給醫(yī)院,后面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這就是我們把工科和生命進行交叉,一個新型的學科出現(xiàn)了,就是我們說的搞生物3D打印了。這個方面全世界都在關注。
關于生物3D打印,可能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我們也聽到了一種說法,它是這樣比喻的:“3D打印如果比喻成皇冠的話,生物3D打印就是皇冠上的明珠”。當然每個人的比喻都不一樣,也就是說它可能是更高一個層次的研究,為我們人類將作出貢獻的一個方面。因為我們提到組織工程器官的缺損,功能障礙,這是人類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我們生物3D打印就在圍繞這方面做工作。美國預測未來十年人工器官和功能組織的替代產品將達到50%,人造的器官潛在的市場就是4000億。所以從這個方面也展示了這個巨大的應用前景。
還有預言的,研究生物3D打印已經(jīng)制造動脈,最早有望在五年內用于心臟的搭橋。還有預言,心臟和谷歌等更復雜的習慣將在十年內被打印出來,都是預言。還預言細胞從干細胞中分化出各種其它的細胞,制成生物墨水,一層一層的打印,建立腎臟。從這個方面也體現(xiàn)了生物3D打印在全世界的熱。
在3D打印方面,一個我們知道是用3D打印來制備組織工程支架,這個方面的研究很多人都做了。再一個方面就是研究新型的3D打印工藝和裝備,兩個方面的研究。那我們第一個方面,用3D打印,這個過程我們已經(jīng)結束了,在2003-2005年的時候都是用3D打印?,F(xiàn)在我們主要是做3D打印,就是生物3D打印。
生物3D打印發(fā)展的瓶頸就是我們要研究新型裝備,涉及的學科就很多。不光說做一個裝備的機械、控制、計算機,這是我們做一般的裝備,這三個領域。但是做這個裝備,它牽扯的就多了。像我們說醫(yī)學、生命、材料,都設計了,所以這個領域研究各個方面的研究人才都需要,所以它是個非常交叉的學科。
最后我談談我們研究的成果,我們在這次展會上,可能很多專家教授也都看到了,我們研究是生物CAD/CAM/3D打印綜合成形集成系統(tǒng)。我們這個系統(tǒng)的特點一個是綜合成形的工藝,這里面包括3D打印的工藝,電紡絲的工藝,多細胞組裝的工藝,不是單一的3D打印工藝。材料復合的結構形狀包括多材料、多梯度、多尺度結合的一次成形。在技術方面,一體化復合支架的3D打印成形技術以及基于電噴射的多細胞打印技術,還有生物CAD/CAM。
我們做的裝備是想實現(xiàn)從CT掃描得到的數(shù)據(jù)通過這個系統(tǒng)到后面出現(xiàn)結構體,包括細胞打印,一體整個完成。實際上我們初步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在我們展位上就已經(jīng)有了。不能說完善,已經(jīng)有了。
我們主要分了兩大系統(tǒng),一個是生物CAD/CAM系統(tǒng)。從事機械領域的都知道,我們有一個機械的CAD/CAM,我們把它命名為生物的CAD/CAM,就是醫(yī)學圖像的處理,CAM就是我們加工路徑的規(guī)劃,再一個就是生物3D打印綜合成形系統(tǒng)。適用的材料在這邊,下面就是生物CAD和生物CAM兩個部分。
這是生物3D打印的綜合成形系統(tǒng),旁邊還有一個歷史,這是我們最早的設備,在去年的中國3D打印報告上我介紹的還是這個裝備。我們在用這個裝備的過程中自己研發(fā),出現(xiàn)了新的裝備。
這是一段錄像,可能到展位上就看到了。是建模部分。缺損部位的獲取。這是我們做的第一步,新的要求在后面,目前實現(xiàn)的是到建模部分,包括路徑規(guī)劃、打印。多噴頭的打印??梢宰龅綆孜⒚椎綆装傥⒚?,因為我們一般說3D打印要做幾微米很難實現(xiàn),但是我們這里面估計可以做到幾微米到幾百微米,整個這樣一個大的空間范圍內。這是到另外一個工位做電紡絲。這里面支架有宏觀的,有微觀的。微觀就是剛才看到用電紡絲的來實現(xiàn)。在這里看到宏觀孔,還有微觀孔,可能大家看得不清楚。這是做血管。
這是我們在做路徑規(guī)劃方面,以及做支架方面發(fā)表的一些文章,在一些著名的期刊上都發(fā)表了。這里有復合支架,有單尺度的,兩種,下面做了一些對比,這是由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提供的圖片。這個是在做血管,因為現(xiàn)在醫(yī)院有很多種方法,有用編制的、微壓印的,以及金屬的,我們做的是3D打印的,這是和新華醫(yī)院的合作。
再一個,我們做再生膜。一個是用單一材料PVA,做雙層的時候就顯得很致密,這里就用了兩種材料來做疏松。對它做了拉力實驗。這里是中空管,血管方向可以推進。這邊是一個有序結構的,這個可能看不清楚。這個對于細胞的生長是有好處的,就是引導它往哪個方向發(fā)展。這個是電噴,這邊就是電紡,大家可以看到電紡絲細胞在這個方向上,做了各種實驗,這個也發(fā)表在期刊上。
這是前一段我們做的人成纖維細胞,它用3D打印和沒用3D打印進行的對比。這是第九人民醫(yī)院做的實驗,通過我們的機器進行打印。實驗的結果他們感覺非常滿意,通過這個裝備來進行打印。這個是人的軟骨細胞進行的對比,對比的結果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再一個是在展藥(音)上做的工作,這個是給瑞金醫(yī)院合作。這個是剛剛開始探索,用生物3D打印來做,可能結果還不是很滿意,因為我們剛剛在這方面用這個裝備進行實驗。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這個系統(tǒng),完全是自主開發(fā)的,沒有任何別的技術在里面。再一個,實現(xiàn)了從CT一直到打印,就是建模到打印整個的過程。實現(xiàn)了擠出成形和靜電噴射雙工位,在這個系統(tǒng)上,可以進行擠出靜電紡絲和電噴射的單一成形工藝或綜合成形工藝的制品,實現(xiàn)微觀、宏觀以及宏微觀結構的復合加工。適合的領域我就不說了,很多方面都在用這個裝備進行探索。
歡迎大家到這個地方看裝備,謝謝大家。(C-94展位)
互動:用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你也做了電紡絲的支架,你有試著做培養(yǎng)不同的細胞在支架上面嗎?
胡慶夕:我們正在實驗這兩種細胞,通過3D打印,會不會對細胞產生影響,在九院做實驗,他們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他們認為是滿意的,因為下面接著要做更多細胞通過3D打印來實現(xiàn)。
互動:您提的生物薄膜是用在什么方面的?
胡慶夕:血管。
互動:我想問一下,您在做這個3D打印細胞的時候,因為咱們做生物醫(yī)學工程領域的都知道,在這個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中,普通的放在體外的培養(yǎng),尤其是靜態(tài)培養(yǎng)條件下,一般培養(yǎng)大塊組織上,它的細胞就沒法獲得營養(yǎng)。我現(xiàn)在想問,你打印的軟骨,打印完以后,這個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的活性和生成細胞有沒有差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胡慶夕:剛才我也講,在我們臨出來前剛剛做了這個實驗。
互動:您這個打印完細胞的活性和普通接種到支架上的細胞的活性有沒有什么差別?
胡慶夕:這個現(xiàn)在因為沒有做,我剛才講了,我們現(xiàn)在做的就是兩種細胞,一個是沒有打印的,一個是打印的,打印完了前幾天剛剛做了對比實驗,剛剛做完,后面可能還要做更多的實驗。首先驗證能不能做,這是第一步,到底做了后面還有什么問題,那還要再探索。
互動:好,謝謝。
|
上一篇:【高端演講】密歇根大學Peter X.Ma: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下一篇:【高端演講】杭州電子科學大學教授徐銘:Regenovo生物3d打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