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e-3dprints-3800-year-old-babylonian-geometry-tablet-classrooms-1.jpg (132.37 K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2016-4-17 17:20 上傳
早在數(shù)千年前,古巴比倫王國就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他們甚至比著名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和中國西周的商高更早發(fā)現(xiàn)了勾股定理,至于所用到的教學用具,則是一些能夠刻字的粘土板。目前,著名學府耶魯大學正保存著其中的一塊,F(xiàn)在,為了令這塊準確描繪了勾股定理的粘土板能用于實際教學和公共展示而又不遭到破壞,耶魯通過3D掃描和3D打印技術(shù),成功制作出了它的原大復制品。
耶魯之所以選擇這種復制方法是因為這些石板已經(jīng)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非常脆弱,只有3D掃描能夠在不造成物理損傷的情況下將其輪廓準確復制。
據(jù)南極熊了解,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是由耶魯?shù)墓虐捅葌惒仄饭芾韱TBenjamin Foster教授與該校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所(IPCH)聯(lián)合完成的。實際制作的過程很簡單:首先,IPCH使用先進的攝影技術(shù)“反射轉(zhuǎn)化圖像”(RTI)和激光掃描獲取了粘土板(還有其它13件工藝品)的輪廓信息,創(chuàng)建出了它的3D數(shù)字模型;然后,耶魯?shù)墓こ膛c設計中心便通過模型,使用他們的3D打印機制作出了粘土板的等大復制品。
耶魯表示,比起平面的照片,這塊粘土板的復制品是可以實際觸摸的,所以能給予學生和參觀者一種更加真實的體驗,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古巴比倫人的學習方式 。
延伸閱讀:《劍橋大學展出全球首塊3D打印中國甲骨文》
via 3d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