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非營利性機構IMCRC(創(chuàng)新型制造合作研究中心),在推動增材制造與應用端的結合方面正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就在2017年,IMCRC還與骨科醫(yī)療器械制造商Stryker公司共同出資,共同發(fā)起了一個名稱為“Just In Time Implant (植入物準時生產)”的科研項目,而不僅是醫(yī)療領域,IMCRC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正在推動3D打印應用的深化。
rmit_1.jpg (47.67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2018-6-29 10:34 上傳
再制造 通過激光金屬沉積技術,用來生產和修復航空航天零件,據了解,IMCRC與RUAG澳大利亞建立了為期兩年的合作,共同推動3D打印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深入發(fā)展,根據據RUAG澳大利亞的研究和技術主管Neil Matthews,通過現場維修和生產零件,3D打印技術正在徹底改變了國防和其他行業(yè)的倉儲和運輸概念。目前,備件通常需要從本地或海外倉儲來運送,并且占據大量的庫存。
根據BAE Systems委托所進行的一次獨立評估,澳大利亞空軍每年要更換的零件成本大約價值2.3億美元。而3D打印將使得不用等待備件倉庫,現場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對于國防部隊來說,這意味著更少的維修停機時間以及更多的飛機可用性。3D打印將為倉儲和運輸成本方面節(jié)省大量費用。
IMCRC與RUAG澳大利亞開發(fā)的3D打印工藝希望應用于現有的舊飛機以及新的F35機隊。根據3D科學谷的了解,目前,這項技術被RUAG新成立的機器人激光增材制造單元采用。
根據IMCRC首席執(zhí)行官兼董事總經理David Chuter,IMCRC與RUAG澳大利亞的合作項目對澳大利亞工業(yè)的好處非常明顯。雖然目前的項目是基于軍用飛機,但它可能被應用到民用飛機,海運,鐵路,采礦,石油和天然氣行業(yè)等。事實上,這項技術適用于解決金屬退化或零件再制造的方案。
rmit_2.jpg (50.74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2018-6-29 10:34 上傳
修復損傷 根據3D科學谷的了解,IMCRC不僅在需要修復的零件的再制造領域發(fā)力,還在研究通過3D打印來解決金屬損傷的問題。金屬損傷尤其是腐蝕和應力腐蝕是航空航天領域容易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會導致飛機停機或報廢。
通過與瑞士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以及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IMCRC旨在開發(fā)一種增材制造工藝來解決腐蝕和應力腐蝕損害。
通過利用增材制造的金屬工藝探索幾何形狀修復,研究團隊可以針對性的修復翼板中的腐蝕/裂縫相關的問題,而無需傳統(tǒng)的主要結構修復或部件更換。該過程將允許在不拆卸和運輸回中央維護設施的情況下進行修理。這對于飛機原始設備制造商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如果這個項目取得成功,該技術擴展到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
來源:3D科學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