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多尺度力學
增材制造(AM)合金的各向異性延性,即沿建筑方向(BD)的更好的延性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傳統(tǒng)上歸因于晶體結構。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弱的或非織構的AM合金具有顯著的延性各向異性,這表明其他因素也可能發(fā)揮關鍵作用。為了探索這一點,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Luqing Cui等選擇了弱織構的AM Inconel 718作為模型材料,并采用原位高能x射線衍射試驗和多尺度微觀結構表征技術,探索其變形微觀機理。研究結果首次揭示了AM合金的延性差異部分歸因于塑性變形過程中{220}晶粒中微孔的關閉。此外,δ相的排列和晶界取向也被發(fā)現(xiàn)對各向異性延性有顯著影響。
首先作者對材料進行了微觀結構表征,得到如圖1所示的圖?梢娔壳暗腟LM IN718具有非均勻的晶粒結構。如圖1(a)所示,在X-Y平面上,晶粒呈等軸形貌,而在BD-Y平面上,晶粒大部分呈伸長狀,并偏向于BD。另外作者利用EBSD技術研究了晶體織構(如圖1(c)),發(fā)現(xiàn)材料呈現(xiàn)弱織構。隨后作者進行了力學試驗得到如圖2所示結果。圖2清楚地表明,與水平樣品相比,垂直樣品的斷裂伸長率增加了近50%,從12.04%上升到17.92%,速率為1.488。從以上結果中可以看出雖然目前的SLM IN718表現(xiàn)出較弱的紋理,但在垂直和水平樣品之間的差異比較顯著,前者顯示出相當?shù)膹姸龋@著更高的總延性。這一結果說明除了織構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對AM合金的各向異性延性產生重大影響。作者使用ISODEC軟件計算了垂直樣品和水平樣品中不同晶格平面下的彈性模量,發(fā)現(xiàn)同一個晶格平面下垂直樣品和水平樣品的彈性模量差異比較大。為了探究塑性變形過程中微裂解機理與各向異性延性的關系
作者對水平樣品進行了EBSD處理得到拉伸變形前后水平樣品的晶界分布和相應的GND密度圖(圖3)。水平樣品變形前后如圖3(a)和3(b)的晶界分布,說明雖然變形時晶內位錯密度也有所增加,但沿晶界形成的應力集中更明顯。
對所選晶粒的微應力三軸性和應力狀態(tài)分析表明,目前SLM IN718高溫合金的臨界TF值在0.3~0.4之間。由于觀察到優(yōu)先取向,{220}粒對延性的有利影響超過了{200}和{311}粒的不利影響,從而使兩個樣品的失效伸長率超過12%。垂直樣品中{220}顆粒的負TF可能導致微孔的收縮甚至愈合,這是各向異性延性的一個貢獻因素;結合多相微觀結構中微裂紋行為的潛在機理和橢圓晶粒結構中δ相的應力分析,發(fā)現(xiàn)垂直載荷作用下容易開裂的橢圓表面積比隨著縱橫比的增大,逐漸降低,說明δ相空間排列(或晶粒形態(tài))也對AM合金的各向異性延性有顯著影響;δ相和γ基質之間的解聚是兩種樣品形成微裂紋的主要機制。由于目前SLM IN718的特征晶界取向(或細長晶粒結構),垂直樣品在加載方向上的相鄰δ相間距較大,這對各向異性延性起部分作用。
640.jpg (122.49 KB, 下載次數(shù): 315)
下載附件
2023-11-17 09:30 上傳
圖1 SLM IN718經過多步熱處理后的典型多尺度微觀結構。(a)和(b)反極圖(IPF)著色圖,分別顯示了X-Y和BD-Y平面上的晶粒形態(tài)。配色方案是基于BD的;(c)中ipf來源于(a);(d)和(e)δ相分別在X-Y平面和BD-Y平面上的分布;(f)和(g)[001]定向暗場透射電鏡顯微圖及其相應的選擇區(qū)域電子衍射(SAED)模式,說明了γ‘和γ沉淀在γ基質中的分布。
640-1.jpg (108.28 KB, 下載次數(shù): 268)
下載附件
2023-11-17 09:30 上傳
圖2 (a)水平和垂直樣品的真應力-應變曲線和(b) 水平和垂直樣品延性。(c)和(d)分別是水平和垂直樣品的真應力-真應變曲線和真應變硬化曲線。
640-2.jpg (203.41 KB, 下載次數(shù): 302)
下載附件
2023-11-17 09:30 上傳
圖3.(a1)-(a2)和(b1)-(b2)水平樣品在拉伸變形前后的EBSD晶界分布及相應的GND密度圖
相關研究成果以“New insights into the anisotropic ductility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Inconel 718”為題發(fā)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上(VOL. 169, August 2023, 103738)論文第一作者Luqing Cui,通訊作者是Shuang Jiang和Weifeng He。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plas.2023.10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