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FL生物3D打印與生物制造
當前電化學水分解制氫中,析氫反應(HER)因催化劑活性位點易被覆蓋、電極傳質效率低及氣泡釋放困難,導致過電位高、產氫率低,且貴金屬催化劑成本高昂。四川大學夏和生教授、賀麗蓉特聘副研究員團隊與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Marino Lavorgna合作,開發(fā)出3D打印石墨烯氣凝膠微球負載鎳鈷納米顆粒的高性能電極。通過電噴霧、原位交聯、冷凍干燥及熱解等工藝制備氣凝膠微球,結合直接墨水書寫技術構建周期性晶格結構,實現催化劑均勻分散與高效傳質,促進氣泡快速釋放。相關工作以“3D Printing of Graphene Aerogel Microspheres to Architect High㏄erformance Electro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為題發(fā)表在《Small》上。
通過電噴霧、原位交聯、冷凍干燥及熱解等方法制備負載鎳鈷納米顆粒的石墨烯氣凝膠微球,再與羧化纖維素納米晶體制成墨水后利用直接墨水書寫技術3D打印,研究3D打印電極的制備工藝,結果表明成功構建出具有周期性晶格結構的電極,利于氣泡釋放和電解液滲透。
640.jpg (173.8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7-23 10:34 上傳
圖 1. 3D打印石墨烯氣凝膠微球電極的制備流程圖
通過掃描電鏡觀察微球表面和內部結構,測試墨水的剪切粘度、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研究GOAMs-2Ni1Co微球的形貌及墨水的流變學特性,結果表明微球呈卷心菜狀多孔結構、直徑約500微米,添加羧化纖維素納米晶體的墨水打印適性良好,擠出后能保持結構穩(wěn)定。
640-1.jpg (244.5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7-23 10:34 上傳
圖 2. 氣凝膠微球的微觀結構與墨水性能表征圖
通過三電極體系測試不同Ni/Co比例微球的線性掃描伏安曲線和Tafel斜率,計算電化學表面積,研究Ni/Co比例對析氫反應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Ni/Co=2:1時性能最佳,過電位約338.3 mV、Tafel斜率88.8 mV/dec,鎳的部分氧化狀態(tài)協(xié)同提升催化活性。
640-2.jpg (238.1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7-23 10:34 上傳
圖 3. 不同Ni/Co比例氣凝膠微球的析氫性能對比圖
通過在300℃、600℃、800℃下熱還原微球,測試其線性掃描伏安曲線、Tafel斜率和電化學表面積,研究熱還原溫度對催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800℃還原的微球過電位最低(338.3 mV)、電化學表面積最大(101.04 cm²),此時Ni/Co納米顆粒結晶度高且分散均勻。
640-3.jpg (219.7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7-23 10:34 上傳
圖 4. 熱還原溫度對氣凝膠微球HER性能的影響圖
通過透射電鏡和元素映射分析3DP rGOAMs-2Ni1Co電極,研究Ni/Co納米顆粒在石墨烯氣凝膠微球中的分布情況,結果表明納米顆粒直徑約16 nm,均勻負載在石墨烯層上,鎳和鈷元素呈均勻分布狀態(tài)。
640-4.jpg (191.3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7-23 10:34 上傳
圖 5. 3D打印電極中Ni/Co納米顆粒的微觀分布圖
通過線性掃描伏安曲線、Tafel斜率、電化學阻抗譜和長時間穩(wěn)定性測試,對比3D打印電極與其他對照組的性能,研究3D打印電極的析氫性能及氣泡釋放效率,結果表明3D打印電極過電位341 mV、Tafel斜率119.1 mV/dec,周期性晶格結構促進氣泡快速釋放,24小時穩(wěn)定性測試中電流幾乎不變。
640-5.jpg (196.1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7-23 10:34 上傳
圖 6. 3D打印電極的析氫性能與氣泡釋放效果圖
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直接墨水書寫3D打印技術,制備了具有周期性晶格宏觀幾何結構的析氫反應電極,該電極由負載鎳/鈷納米顆粒的石墨烯氣凝膠微球構成。研究優(yōu)化了鎳/鈷比例和熱還原溫度,引入羧化纖維素納米晶體,成功實現氣凝膠微球的DIW 3D打印。所制3D電極在10 mA/cm²時過電位約341 mV,比2D石墨烯3D打印電極降低31.5%,塔菲爾斜率119.1 mV/dec,較未打印的直接澆鑄3D石墨烯微球電極低約0.4倍。氣凝膠微球的分層結構促進活性位點接觸和質子擴散,3D打印的周期性大孔加速氣泡逸出。此外,電極穩(wěn)定性良好,工作超24小時性能不變,為高性能HER電極構建提供了有效方法。
文章來源:http://doi.org/10.1002/smll.202408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