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南極熊獲悉,中國工程院近日公布了中國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660人獲得2025年院士增選提名。南極熊在名單中看到了多位從事3D打印及相關領域的教授,比如廣東工業(yè)大學陳新教授、南京理工大學的王克鴻教授、北京化工大學楊衛(wèi)民教授、北京科技大學曲選輝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教授、浙大城市學院湯慧萍(女)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梅雪松教授等。
微信截圖_20250821100848.jpg (98.59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微信截圖_20250821101636.jpg (85.58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微信截圖_20250821095946.jpg (87.87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微信截圖_20250821100800.jpg (102.87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微信截圖_20250821100933.jpg (75.31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640.png (85.65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史玉升教授
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相關信息: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提名人 / 提名渠道為中國科協(xié);
史玉升(團隊帶頭人),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學者領軍崗特聘教授,F(xiàn)任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學者領軍崗特聘教授,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增材制造分會主任委員、中國材料學會增材制造材料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增材制造工藝技術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等職務。主要從事高性能聚合物、金屬、陶瓷等增材制造專用材料的制備與成形技術。成果獲發(fā)明專利399件,主撰著作/教材9部,發(fā)表論文704篇,2022年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和中國各學科高貢獻者名單。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排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1、排3)、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各1項(均排1)、省部級一等獎9項(5項排1);獲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狀、十佳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中國發(fā)明創(chuàng)業(yè)獎特等獎、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科技重大貢獻個人獎等稱號。
微信截圖_20250821102026.jpg (26.7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王克鴻教授
工作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相關信息:位于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提名人是付夢;
王克鴻,焊接分會常務委員,南京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南京智能制造系統(tǒng)重點實驗室主任、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兵器工業(yè)首席科學家、江蘇省“333工程”首席科學家。作為學科帶頭人,三十年來躬耕不輟,從零起步構建完整的專業(yè)發(fā)展體系,創(chuàng)新性實施本碩博貫通式實踐能力培養(yǎng)模式,累計為國防科技工業(yè)輸送數(shù)百名高層次人才,廣泛分布于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等關鍵領域,多數(shù)成長為行業(yè)領軍人才與技術骨干。圍繞大型高承載結構整體制造亟需,聚焦焊接機理與新方法、過程智能控制、高性能整體增材等三大方向,攻克異種金屬焊接、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多維異質異構增材等技術瓶頸,作為負責人,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江蘇、國防、軍隊等技術發(fā)明、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余項,授權發(fā)明專利200余件,60余項技術成果應用于重點型號、重大工程等研制和批產,推動了兵器行業(yè)等焊接/增材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
1990500018_2508210838_s.jpg (54.4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楊衛(wèi)民教授
工作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相關信息: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提名人 / 提名渠道為中國科協(xié);
楊衛(wèi)民現(xiàn)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裝備”與“高效低碳綠色智造科學技術”研究,兼任“全國高等學校機械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多個學術專家委員會委員、《Cle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塑料》等多個學術期刊編委。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來,他帶領團隊承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大型重點項目60余項,創(chuàng)新成果獲國內外授權發(fā)明專利300余件,發(fā)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16部,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15項,被授予“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2e690c3e1efa406ea4d42584ae89b86e.jpeg (31.98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湯慧萍教授
工作單位:浙大城市學院
相關信息: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提名人是趙中偉;
湯慧萍,女,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科技部創(chuàng)新人才,全國有色金屬行業(yè)勞動模范,F(xiàn)任浙大城市學院先進材料增材制造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杭州云棲交叉技術研究院院長。牽頭建設杭州市云棲增材制造概念驗證中心、杭州市增材制造與智能技術軍民科技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先后主持和參加“十五”863項目3項,國家973項目1項,軍工配套項目12項(其中金屬多孔材料項目7項),國家計委工業(yè)示范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科技部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獲授權發(fā)明專利 90 余件,出版專著 6 部,發(fā)表論文 200余篇,總被引近3000次;制訂、修訂國家及行業(yè)標準 15 項 [7]。參加編寫了我國有色金屬“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在燒結金屬多孔材料研究方面經(jīng)驗豐富,研究的異型、非標潔凈煤技術用金屬多孔通氣錐、通氣管、過濾管等在全球招標中成功奪標,研究的流體過程沉積技術制備的不對稱金屬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現(xiàn)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粉末冶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鋼協(xié)粉末冶金協(xié)會理事,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粉末冶金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常務理事,《粉末冶金工業(yè)》、《粉末冶金技術》及《過濾與分離》雜志編委。
9f510fb30f2442a7d9339919af1aba4bd11373f0a44c.png (63.51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曲選輝教授
工作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相關信息:屬于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提名人 / 提名渠道為中國科協(xié);
曲選輝,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材料與環(huán)境學院院長,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杰出人才計劃入選者,國際先進材料協(xié)會會士(IAAM Fellow)。曾任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新材料技術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金屬材料和粉末冶金專業(yè)方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發(fā)表SCI論文760余篇,出版著作6部,授權發(fā)明專利23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四),省部級政府和全國行業(yè)協(xié)會科技成果一等獎16項。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際先進材料協(xié)會最高榮譽獎章(IAAM Medal)、世界粉末冶金大會(World PM2018)“中國粉末冶金貢獻獎”、“寶鋼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領銜團隊入選第二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E78C13579D01A18D7A1779F3946_C87363BC_A2FA.png (64.45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陳新教授
工作單位:廣東工業(yè)大學
相關信息:位于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提名人是譚建榮;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部共建精密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任廣東工業(yè)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科協(xié)兼職副主席、廣東制造強省專家咨詢委副主任、廣東省制造業(yè)信息化專家組組長、廣東省“數(shù)控一代”專家組組長、《機械工學程報》、《中國機械工程》編委等。
主要從事高速高精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智能制造技術等方面教學科研工作,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2019)、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4)、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18、2014)、中國專利優(yōu)秀獎2項(2016、2017)、中國機械工業(yè)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2022)、廣東省專利金獎3項(2017、2018、2022)、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5項(2018、2016、2013、2008、2004);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SCI收錄80余篇,出版專著3部,獲授權中國發(fā)明專利200余件(美日專利15件), 轉讓許可三千余萬。曾獲“丁穎科技獎”、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模范教師”、首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何梁何利獎等榮譽,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廣東省“南粵百杰”。
微信截圖_20250821102814.jpg (21.1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4 小時前 上傳
梅雪松教授
工作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相關信息: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提名人是王華明;
國家級領軍人才,“機械系統(tǒng)診斷與控制”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陜西省戰(zhàn)略頂尖團隊負責人,多次獲得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等部門表彰,當選2023年陜西“最美教師”。他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陜西省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1項;培養(yǎng)了7名國家級杰出人才,服務了高端制造領域50余家龍頭企業(yè)。
先后擔任“十二五”國家863專家和“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專家,主持規(guī)劃并實施了國家有關“智能工廠”方向的重點研發(fā)計劃科技工作,負責了運-20、C919、航發(fā)、運載火箭等“智能工廠”重大科技項目論證和實施工作。作為陜西省智能制造重大專項技術總師,牽頭制定了陜西省智能制造戰(zhàn)略規(guī)劃及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案,創(chuàng)建了陜西省智能機器人重點實驗室、西安機器人研究院等省級科研基地,構建了機器人成果轉化和測試平臺,為陜西省高端制造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